<2016/11/9>
在なか卯用完午餐之後用徒步方式走到勸修寺,
以前來過這間寺院,所以當天不用導航就能走至那兒
【舊文章】
從地下鐵小野駅1号出口向左轉,在LAWSON便商那條巷子左轉直走,
途中必須經過一座小橋,
從橋上望眼過去可看見河畔邊的樹已經變色了,
這時一陣欣喜若狂,期待勸修寺也能如我所盼
△勸修寺
勸修寺(かじゅうじ)位在京都市山科區真言宗山階派大本山,
創建於昌泰3年(900円),為追悼天皇生母藤原胤子而創建,
山號『龜甲山』,供養本尊『千手觀音』,
創立者為醍醐天皇,初代住持為承俊,
代代由法親王擔任住持的門跡寺院,與皇室和藤原氏淵源很深,
文明2年(1470)曾因兵火戰亂燒失,
獲得德川與皇室的援助重整,
宸殿與書院(重文)是由明正天皇舊御殿移築過來
(資料取自wiki)
入口與售票亭在上圖位置
勸修寺的門票是一張類似明信片的簡介
因還不是正式進入紅葉最盛期,當天參觀的人潮並不多,
幾位和我相同喜愛攝影的人拿著大砲在境內四處拍照,
一進入境內立即看見染紅的庭園景光
△宸殿
宸殿是元禄10年(1697)明正天皇以舊殿下賜給勸修寺,
入母屋造,内部為書院設計
我開始在裡面尋找紅葉足跡,
有些還是青葉,有些已經轉變成五顏六色
天氣剛開始是陰天略飄毛雨,
後來漸漸出現陽光,但忽隱忽現
觀音堂又稱為『大斐閣』,昭和6年再建
園區內的紅葉如果都轉色應該有更美的畫面
△本堂
本堂為寛文12年(1672)靈元天皇臨用内侍所下賜給此寺院,
原為近衛家建物,本尊千手観音立像是室町時代作品
來時大致五分紅,其實以上旬來說這樣程度已經很不錯了,
滿意眼前所見的狀況
說來勸修寺境內不算很大,
繞一圈又回到原來的山門附近
這座山門不是非常雄偉氣派,
堅固的瓦片屋簷與帶歷史味道的木製門扇,
自然流露出日本寺院的幽靜古意
走出境內,寺院一端也種植其他花種,此花紫得飄逸
沒見過的品種
這品種也是怪有其表
現在來到寺院都會想拿朱印,
勸修寺的朱印不在境內,是在隔壁的納經所,
當時進去沒半個人在裡面,
按了門鈴才出現一位年輕和尚抱個年約2至3歲小女孩,
他邊寫朱印邊哄女娃,
這還是我第一次遇到抱孩子寫朱印的和尚~呵
字體寫得很不錯
回家時在家附近又驚見公園裡的景觀樹木,
轉色彩了~層次分明
附近小孩在公園內盡情玩樂,
大致都是見過面的小孩,就讀我當志工的小學校
【相關文章】
勸修寺
【所在地】
京都府京都市山科区勧修寺仁王堂町27-6
【拝観時間】
9時~16時
【拝観料】
400円
【定休日】
無休
【交通アクセス】
乘坐是營地下鐵東西線至『小野駅』下車
1号出口,徒步5分鐘